588 2020.10.23
本期電子報 » 活動花絮

企管CEO論壇-循環經濟與我們和藝術品的距離 從企業及藝文角度談起

【校訊記者吳季庭報導】

政大企管系於 10 月 15 日舉辦本學期第一場 CEO 論壇,共兩個講題「我們與循環經濟的距離」及「我拿垃圾做藝術品,是環保嗎?」;前者邀請到佳龍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界欣,後者則邀請蘇打綠樂團團長何景揚到場與同學分享。兩人分別以企業及藝文角度談起循環經濟,並且皆強調對生活有感的重要性,唯有產生感覺,才能與之有連結,進而引發思考和行動。

 

吳界欣董事長歸納出循環經濟的三個要點分享給同學。第一,循環經濟若沒有伴隨商業模式是不可行的,重點在建立產業生態系統;成功的循環經濟就像四季的運行,一棒接著一棒地延遞下去,最後仍可回到源頭繼續運轉,如此即便未來遇到自然資源匱乏的困境,我們也能做到延長現有產品的生命週期。第二,在租賃只談使用權的情況下,循環經濟的價值就容易被突顯;吳董事長舉例,荷蘭公司飛利浦租賃電燈的使用權給客戶,一旦客戶的電燈損壞,公司就需負責修理,所以公司製作產品的理念必然是希望品質好且耐用;但倘若以買斷的角度,公司的理念就會變成生產品質不好的電燈,讓客戶必須一直回購。

 

最後一個要點,吳董事長以經典句「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點出現代人喜新厭舊的心態,進而帶出訂閱制可能是未來循環經濟重要的商業模式,概念就像如今的YouBike、iRent。他以衣服為例,人們在平台上付月租費,然後隨時訂閱自己喜歡的衣物,使用後再還回平台給下個人繼續利用,我們對物品的觀念漸漸從「所有權」轉變到「使用權」之價值觀念的轉變下,使得商業模式跟著改變,連帶加速經濟循環的發展。

 

吳董事長表示,儘管每人對循環經濟的看法都不盡相同,這也牽涉到個人對事物的觀察及感覺,但唯有對周遭生活有好奇心才能有連結,進而發展後續的討論。我們與循環經濟的距離並不遠,它是國際的議題,也是我們生活正面對的課題,他呼籲同學打破距離感,多觀察身邊發生的事情。

 

何景揚團長用文化角度談循環經濟,認為循環經濟是回歸事物的本質,也是對家庭及城市文化的了解。以音樂界為例,最好的商業模式是舉辦多次巡演,作為背景的大型藝術品若能重複使用,形成規模並持續製造產值,那就是成功的循環經濟。此外,在樂團休息的時間裡,有鑑於殘忍的社會事件發生,使他產生以美學改變世界的想法,於是著手打造全台第一個手作的兒童樂園,進而遇到一群將垃圾塑造成作品的藝術家,從此打開視野,和這群藝術家一同以循環、永續的概念在各地設展。

 

何團長提及,在大數據的世代裡,人隨時都掛在網際網路上,系統也自動將人們喜好類型網羅到眼前,造就人們對生活產生「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心態。他建議同學要回過頭認識自己和了解身邊的文化,才能擁有能量和故事去重新詮釋世界,還有把握住事物在腦中產生的畫面,在未來的某些時刻會是助力。何團長舉例,與藝術家溝通時,他會先挑選心中符合展覽的歌,請藝術家聆聽後便詢問在其腦海中的畫面,藉此將藝術家帶入情境以利討論,這些畫面是他能順利跨界溝通的關鍵。

 

對於現場同學質疑循環經濟是否會背離經濟發展,吳界欣董事長回答,循環經濟有很多方式實踐,但方法要選擇對,台灣現行以量制價的作法是有問題的。吳董事長舉例 ,在台灣,擁有1000元價值的東西可能會被強壓低賣10元,所以就要生產100個去彌補價差;但若換個角度思考,若將物品賣貴甚至變成租賃模式,是否比快速的經濟更為合理和環保?

政大商學院 |  商學院職涯發展與媒合平台 |  OSAAS 粉絲團

政大商學院學生事務與校友服務辦公室

政大商人報每週五發布本院各項訊息,提供校內外人士參閱,歡迎師生多加利用。

版權歸發行者所有,未經確認授權,嚴禁轉貼節錄。

加OSAAS為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