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3 2021.12.16
本期電子報 » 專題報導

【政大商業評論】與第三方同事的交情,會如何影響跨部門之間的合作關係

期刊編號:FALL 2021

作者:吳安妮

更多文章請見政大商業評論網站:http://nccubr.nccu.edu.tw/article.php?aid=171&mid=42

組織若想持續地往成功的道路前進,需要注意幾項關鍵的因素,例如員工之間私下的交情是否和諧、跨部門之間人員的合作是否融洽等。本研究係由政大會計系吳安妮講座教授與兩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教授共同進行,主要是以組織中之「提供者」與「接受者」所組成的「二元體」(Provider-recipient Dyad),來探討組織內部裡有哪些「第三方人士」(Third Party)會對二元體造成影響,以及跨部門之間的合作關係是否會因此產生變化。
 

在本研究中,「二元體」主要涉及的對象分別被定義為:

1.「提供者」(Provider):提供資源給各部門同事的人。

2.「接受者」(Recipient):需要使用其他部門資源的人。

3.「第三方人士」(Third Party):與「提供者-接受者二元體」有著頻繁接觸關係的人。

組織中的「二元體」與「第三方人士」之間,存在著哪些連結呢?

無論非理性的認知、人際關係的牽絆,或是組織內部形成的合作習慣等,都會影響不同部門員工的合作行為與決策。本研究係以社會學的「社會嵌入」(Social Embeddedness)觀念當為理論基礎,依此切入公司組織內部的各個「二元體」,進一步地為這些「二元體」和「第三方人士」之間的依賴關係、合作效率及效果等議題,提出細緻的學術論述。

吳教授指出,眾多的職場環境當中,受到「第三方人士」影響,並在彼此間產生社交關係的「二元體」,通常會比沒有「第三方人士」參與的「二元體」展現出較為高度的合作關係。

本研究以組織中的「二元體」為研究主軸,探討「二元體」當中的「提供者」、「接受者」,是受到「第三方人士」哪方面的影響,又做出了哪些因應的決策行為,藉此為相關領域的學術理論和知識提供更為全面的觀點及論述。

本研究以大陸的JJMF及TEC二個案公司為研究對象,採取「田野訪談」及「田野問卷」之研究方法及資料蒐集。其中,與JJMF公司的CEO、7位資深經理及9位員工進行「田野訪談」; 又TEC公司則是與CEO、5位資深經理及11位員工展開「田野訪談」。同時,對二家員工從事「田野問卷」,共取得337個問卷樣本。研究結果發現:基於互信理論的依賴邏輯,當第三方能夠提供更多「組織知識」給資源提供者時,資源提供者會更樂意與資源接受者合作,但若資源提供者本身已經具備「組織知識」時,則會降低合作意願及成效。又當資源提供者擁有更大的交友圈時,第三方之影響力會減弱。本研究將「學術理論」與「實務運用」緊密地結合一體,主要的貢獻為:運用社會學的「社會嵌入」觀點來凸顯第三方友誼在促進跨部門行為者之間(提供者和接受者)的合作擔綱重要之角色。總之,管理跨部門關係的管理者必須謹慎地處理資源提供者及接受者間的合作關係,如此才易促進組織合作之效率及成效。

本研究對實務界具有哪些意義?

「我們發現,實務界有很多組織的部門只想要追求自己部門的績效,不願與其他部門合作。」吳安妮教授表示,時至今日實務界將會經常面臨跨部門之間的合作問題,「現在是打群架的時代,企業的組織變得越來越大,而組織越大,就越需要合作的力量。」她再三強調公司各部門互相協作的重要性,是實務界必須正視的關鍵課題。

「要讓雙方能夠合作的話,便需要找到能讓兩者都『信賴』的第三方人士,作為溝通協調的橋梁。合作最重要的就是『信賴』,信賴度越高,合作的意願就越大。」吳安妮教授指出,如果組織內的「提供者」與更多「第三方人士」建立社交關係,那麼該「二元體」之間,通常會擁有更穩固的合作關係。本研究藉由「社會嵌入」的角度,深入觀察「以二元體為中心」的「第三方人士影響」,並依據「提供者」對於「第三方人士」的「社群情緒依存性」(Socio-emotional Dependence)提出具體的理論及解釋。

吳教授建議,在組織當中,管理跨部門人員的相關人士必須時時留意與「二元體」之間的社交關係;而作為「接受者」的員工們也同樣應多加注意自己與「第三方人士」們,是否仍然維持良好關係(例如下班後相約用餐,藉此加深彼此間的友誼),俾提高「二元體」之間合作的成功機率。

未來的研究方向

對於未來的學術研究方向,吳安妮教授闡明:「我還是會繼續研究與組織長期績效有關的議題,例如公司內部的創新資本、人力資本、績效評估、獎酬機制及作業價值管理(AVM)等,會如何促進公司的長期績效。」

「我早已下定決心畢生投入學術研究,直到不能做為止。」吳安妮教授期許自己未來能持續為台灣的學術界作出貢獻,並繼續將台灣本土的AVM、績效評估及獎酬機制等研究議題,和實務界的運用結合一體,提升學術研究的實務運用價值。

「我這輩子最大的目標,是建構台灣、甚至亞洲為主的相關學術理論。現在我們所使用的理論大多是從歐美而來,我希望藉由台灣學術與實務的緊密結合,一步步發展出屬於台灣本土、甚至是具有亞洲特色及差異化的理論基礎。

【政大商業評論】Barcode vs. RFID──「自動辨識」技術的資安風險比較
政大商學院 |  商學院職涯發展與媒合平台 |  OSAAS 粉絲團

政大商學院學生事務與校友服務辦公室

政大商人報每週五發布本院各項訊息,提供校內外人士參閱,歡迎師生多加利用。

版權歸發行者所有,未經確認授權,嚴禁轉貼節錄。

加OSAAS為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