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8 2020.10.23
本期電子報 » 專題報導

【政大商業評論】田野實測員工對於獎酬與懲罰的反應

期刊編號:Fall 2020 玉山學術獎特輯

作者:吳安妮

更多文章請見政大商業評論網站:http://nccubr.nccu.edu.tw/article.php?aid=150&mid=38

 

獎懲制度存在於生活中的各個場合,舉凡工作、家庭乃至個人,都會使用獎懲的方式作為達成目標的手段之一。但究竟要用「紅蘿蔔」還是「棍子」才能促使人們有更好的績效呢?長期下來,還是得不到一個完整的答案。    

以往有關「獎懲制度」的研究主要著墨在「獎酬」所帶來的影響,卻鮮少關注到「懲罰」的層面,肇因於西方企業文化較少使用懲罰制度的關係。而吳安妮教授研究團隊考量到臺灣與大陸的企業皆有使用懲罰制度,甚至是「獎懲並行」,因而認為應該要對獎酬及懲罰做通盤的分析比較,才能讓研究成果更加地貼近實務面。  此外,過去有關獎酬與懲罰的論文大多採用「實驗研究」的方式,並以「學生」當為實驗對象。雖然「實驗研究」相當嚴謹,同時具有比較高的「內部效度」,但不少學者質疑這樣的研究結果,未必能應用在實務界上,導致學術界與實務界之間,長久以來一直存在著一道鴻溝。    

為了彌補過去相關文獻的不足,本研究採用「田野訪談」及「田野實證」方法,透過搜集大陸台商某電子工廠的數據,實測員工受到獎酬及懲罰的反應情況。整個田野實地研究過程中訪談了工廠一百多位員工,包含中高階主管及基層工人等。這樣的「田野研究」方法雖然費時耗力,但研究數據係來自於真實的企業員工日常作業,能夠有較高的「外部效度」,相較於過去的研究,會更容易應用在實務層面上。  除了「田野訪談」取得員工「質性資料」外,同時也獲得個案公司的支持,因而可以深入了解企業內部的「獎懲機制」,進而拿到「兩千多位」基層員工的「田野實證」數據,俾便從事學術研究。    

本研究將獎酬與懲罰設定為自變數,而員工績效與離職率等則為應變數。研究的結果有兩點發現:  首先,員工會為了贏得更多獎酬或是規避懲罰而更加地努力工作,因此無論獎酬或者懲罰,都會促使員工產生好的績效,只要運用得當,兩者皆可以對「員工績效」帶來正面影響。  再者,獎酬與懲罰的邊際效益都是遞減的,換言之,隨著獎酬或懲罰的金額增加,每一塊錢對員工績效的影響隨之降低。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發現:當獎酬或懲罰的金額不大時,懲罰帶來的效果比較好,這點發現其實可以從人們「討厭失去」的心理獲得驗證;然而,當獎酬或懲罰的金額愈來愈大時,懲罰的邊際效益會遞減得更快,負面效果也會更加明顯,因此本研究並不建議給予員工過度嚴厲的懲罰。不過,這並不表示使用獎酬來激勵員工就能一勞永逸,獎酬過多也會使人疲乏,甚至是無感。因此,當獎酬與懲罰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時,企業應該嘗試更多元化的獎懲制度,例如升職、進修、公開表揚等等。    

此外,本研究也發現:獎酬與懲罰對於組織的人力資源亦有所影響,收到獎金後,員工離職率會下降,反之,被懲罰過的員工離職率會提升,尤其是優秀的員工被懲罰後會更容易離開組織。因此,公司在使用懲罰制度時,應格外注意避免寶貴的人力資源之流失。    

綜上所述,本篇論文引用「展望理論」來預測並田野實證「獎酬與懲罰」的單位邊際效益會隨金額大小變化的情況,為「獎懲制度」的學術研究方向提供一個嶄新的觀點。 

本論文從研究主題的構想、取得與整理數據、資料分析及漫長的期刊審核過程,共花了十年才終於獲得A+期刊--The Accounting Review接受發表,十分地不容易。吳安妮教授表示,有關未來研究方面,她將持續從事「田野研究」:包括「田野訪談」、「田野問卷」、「田野實證」,甚至現今最熱門的「田野實驗」等研究方法之結合,致力於「知行合一」,讓學術界與實務界之間能夠產生更緊密的連結橋梁。 

此外,吳安妮教授也將持續致力於發展「臺灣本土」的學術研究,讓國際看到臺灣本土研究的差異及亮點。又吳安妮教授希望在研究、教學及實務面都能夠有所整合與貢獻,打造出更好的「學術價值鏈」,發揮「學術研究」之最高價值。她也期許學生們能夠培養正面思考、利他的信念,找到自己的「使命感」並且回饋社會及國家。

【政大商業評論】當企業面對外部衝擊 董事會結構能帶領公司逆境成長!?
政大商學院 |  商學院職涯發展與媒合平台 |  OSAAS 粉絲團

政大商學院學生事務與校友服務辦公室

政大商人報每週五發布本院各項訊息,提供校內外人士參閱,歡迎師生多加利用。

版權歸發行者所有,未經確認授權,嚴禁轉貼節錄。

加OSAAS為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