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6 2021.04.30
本期電子報 » 專題報導

【政大商業評論】公司股票分割政策的背後可能的動機

期刊編號:Spring 2021

作者:湛可南

更多文章請見政大商業評論網站:http://nccubr.nccu.edu.tw/article.php?aid=164&mid=40


 

前言—公司股票分割的目的

股票分割是指將股票一股分成數股,使得公司流通在外股數增加,股價下降,公司總市值不變。比如說2020年8月美國蘋果公司(美股代號AAPL)執行股票分割政策,分割前股價為一股500美元,現在將一股分成四股,原本握有一股蘋果公司股票的股東,變成握有四股,每股125美元的股票,此為股票分割。而論就公司執行股票分割的動機,有三種假說來解釋:

1) 訊號理論—signaling:公司暗示金融市場,公司將有盈餘上的成長,或是暗示其他正面的消息。

2) 增加流動性—liquidity:股票分割後股價變低,使得小額投資者也可以參與,增加公司股票的流動性。

3) 應股東要求—catering:公司管理者為了符合股東的期許,執行股票分割政策。

過去文獻針對假說一「公司暗示—signaling」有兩項發現,公司在股票分割宣布後,正的超額報酬持續一年。另外,公司在宣告股票分割後,也有正的異常盈餘。本篇論文即針對上述兩項文獻中的結論,提出更多的證據以及發現。

本篇論文的第一個發現:股票分割後,公司有短期的超額報酬

本篇論文蒐集美國在1984年到2012年期間的9693檔股票,逐月觀察股票分割宣布後的超額報酬。結果發現,公司的超額報酬大部分集中在「股票分割宣告後2到3個月」,3個月後的超額報酬並不顯著,顯示公司超額報酬是短期的(Short Duration),而非如文獻中所述達一年之久。此外,股票分割宣布後的超額報酬與異常盈餘(SUE)有顯著正向關係,及公司在發布股票分割後,如異常盈餘越高,超額股票報酬就越多。教授進一步檢視公司「股票分割前後」的對比,發現部分公司在股票分割前,有負的異常盈餘,而在股票分割後,卻有正的異常盈餘,表示這些公司可能為了達到股票分割宣告後較高的市場預期,而有了「盈餘管理(Earning Management)」的誘因,欲使得股票分割後,盈餘數字較佳。

*[註]:SUE為Standardized Unexpected Earnings的縮寫,是標準化未預期報酬。

公司如何做盈餘管理以虛增盈餘呢?

而針對公司的盈餘管理,可以分為「應計項目盈餘管理(Accrual Activities)」和「實質盈餘管理(Real Activities)」兩種。「應計項目」是指已經認列,但是尚未收現的會計科目,如應收帳款或應付帳款等。比如說,公司管理者可以提高應收帳款,而虛增本期銷售。而「研究與開發科目」是屬於實質盈餘管理,也就是R&D。依據美國的會計制度,R&D的費用主要在當期認列,換言之,管理者可以降低R&D,造成本期的費用比預期少,本期盈餘即會增加而比預期高。本篇研究發現,公司在股票分割宣告後,藉由「提高應計項目的認列,減少研發費用」來做盈餘管理,特別是那些股票分割前,負異常盈餘的公司。

本篇論文的第二個發現:股票分割後,公司股票超額報酬先升後降

延續第一點公司利用盈餘管理虛增盈餘的發現,由於股票分割後,公司盈餘變佳,導致公司「股價」在短期提高。不過,由於盈餘管理是一種短期的效果,只能提高公司本期盈餘,而未來的盈餘仍然要看公司的基本面。也因此,本篇論文發現,公司在股票分割後進行盈餘管理,股價在18到24個月內呈現反轉並產生負的超額報酬,點出受惠於盈餘管理,公司股票超額報酬雖然短期為正,但是長期為負。
 

對於實務界的貢獻

目前台灣僅少數公司進行股票分割,不若美國盛行,本篇論文提醒投資人,在公司進行股票分割後,除了考量到該股票因為股價下降而增加流動性的正面影響外,尚須注意股票分割後,短期內,公司是否有異常的超額盈餘。而特別要注意那些股票分割前,負異常盈餘的公司,因為它們有更大的誘因去進行盈餘管理,股票分割後的股價上漲,可能只是曇花一現。此外,本篇論文也說明到,股票分割後可能增加證券分析師更加困難預測該公司,原因可能來自公司的盈餘管理,而導致資訊不對稱的現象發生。

教授的未來研究方向

以下兩點是未來教授專注的研究:

1.      股票質押與股票回購:若控制股東股票質押很多,便有動機避免股價下跌,減少「追繳保證金(Margin Call)」的壓力,而當股價下跌時,避免股東有更大壓力去維持股價。所以當控制股東質押股票,就有可能利用「股票回購」政策使得股價有支撐。教授想要研究,股票質押影響了管理者的動機,進而改變公司政策,其對公司的影響。和本篇論文有些相似之處,都是在理解管理者執行政策背後的動機。

2.      銀行對公司的信任程度影響其舉債成本:教授有購置一個「公司的信任程度」資料庫,目前是探討「舉債成本」這個方向,當銀行對公司的信任程度越高,舉債成本越低;當信任程度越低,舉債成本越高。

 

採訪編輯:金融四 蔡易霖

 

【政大商業評論】網路架構的專利適格性判定是否具有一致的可預測性?
政大商學院 |  商學院職涯發展與媒合平台 |  OSAAS 粉絲團

政大商學院學生事務與校友服務辦公室

政大商人報每週五發布本院各項訊息,提供校內外人士參閱,歡迎師生多加利用。

版權歸發行者所有,未經確認授權,嚴禁轉貼節錄。

加OSAAS為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