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編號:Spring 2022
作者:陳嬿如
更多文章請見政大商業評論網站:http://nccubr.nccu.edu.tw/article.php?aid=178&mid=43
為了降低因為經理人的風險趨避性而產生的低度投資代理人問題(the agency problem of underinvestment),企業通常會藉由實施「高階主管股票選擇權」(executive stock options,簡稱ESOs),來將高階主管的薪酬與企業風險掛鉤,並進一步提升公司的價值。
藉由分析企業併購行為,政大財管系陳嬿如老師的研究團隊在本研究中,進一步地探討了ESOs、「現金持有」(cash holdings),還有「風險承擔」(risk taking)之間的相互關係。
「這篇文章探討的,主要是對於經理人而言,公司現金資源的多寡,是否會對『因為薪酬帶來的風險性投資』有幫助,或是有負向的影響。」藉由將企業併購行為當作風險承擔衡量,陳嬿如老師說明,對於企業而言,充沛的現金資產,代表著一個能夠隨時擋下未知風險的緩衝工具,而「現金持有」,也能讓企業得以承擔更大的「非系統性風險」,並隨之追求更連貫的投資策略。
「當公司的經理人進行風險性投資時,便會增加他自己更多的風險,因為投資人可以透過多種化,去降低投資人的投資風險,可是經理人沒有辦法。」陳嬿如老師解釋,由於公司內部的經理人無法透過多樣化投資標的,來分散「非系統性風險」,所以他們便可能傾向讓公司做出較具「系統性風險」(更為多樣化)的投資,而不是較具「非系統性風險」的投資,因為這樣子做,這些經理人才能降低自己的風險。 但這對於企業而言,並不一定是個適合的做法,因為許多時候,企業仍然需要藉由做出具有「非系統性風險」的投資,才能真正達成長期、永續發展的目標。而在另一方面,併購雖然時常是企業是否能持續成長的重要關鍵,但企業在合併後需要面臨到的「非系統性風險」,也時常會使高階主管對於「是否應該進行併購」感到猶豫。
「當利用選擇權、薪酬來促使高階主管做出更多的風險性投資時,企業應該要能夠提供具有風險性控管的現金持有。」陳嬿如老師也進一步地說明,經理人的薪酬,還有企業併購的風險性投資、公司財務問題,都是本篇研究主要著重的部分。而當企業提供高階主管更豐厚的「高階主管股票選擇權」薪酬制度,主管便更可能會放棄這些帶有非系統性風險的價值性投資,因此,如何處理「高階主管股票選擇權」引發的代理人誘因,並使高階主管做出的投資,能夠為股東創造更大的價值,便是個需要做出進一步處理的研究面向。
而藉由分析1992年至2014年間,標普綜合1500指數(S&P 1500)當中的公司表現,本研究也顯示,在現金資源更充沛企業當中,高階主管便更有可能會決議執行「因ESOs誘發的併購決策」。而「超額現金持有」也可能會使企業的決策階層更願意透過併購行為,來承擔更大的「非系統性風險」,且這些企業在未來的盈利績效,也很可能會高於那些不採取相同併購策略的企業。
「我們對企業的建議,是除了要求高階主管之外,也需要另外考量公司現金持有和薪酬之間的互動關係。」陳嬿如老師解釋,本研究對於實務界的意義,並非僅是對於ESOs、現金持有、企業併購等議題的學術性探討,而是也希望能夠藉由對風險承擔和獲利績效的實證性研究,進一步地為企業提供相關的決策指引。
陳嬿如老師說明,公司在做決策時,需要盡量避免影響到關係人的權利,而對於持有豐沛現金的企業來說,雖然此類的併購決策可能有助於提高公司未來營運績效,但是過度的現金持有的確也可能造成過度投資的代理問題(the agency problem of overinvestment)。因此這些企業的公司治理環境,仍然會是市場衡量其價值的關鍵指標。
「就像這篇文章一樣,我的研究方向其實一直以來都很一致,都是公司治理跟公司財務決策的部分,在未來的許多研究主題,則會擴展到企業永續、ESG、跨國併購等議題,另外也會將區域整合議題融入研究當中。」陳嬿如老師在最後也提及,她之後除了會繼續往公司治理的方向深究,也會將例如東協十國、RCEP等國際間的整合性議題,進一步地融入到未來的相關研究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