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郁葶採訪報導
亞馬遜全球開店的台灣總經理林惠君,於10月16日在商學院玉山講堂演講,分享「跨境電商如何鏈結全球商機」,談論全球外貿變局、亞馬遜在台的服務,以及跨界電商的人才需求。
林惠君是政大新聞系畢業,一出社會即到遠見雜誌當記者,她所撰寫的新聞專題「新台灣人」獲得金鼎獎,於媒體界有亮眼的表現。雖然寫過各樣企業的報導,但林惠君坦言,自己從未在企業上班過,這成為她轉行到企業界的契機。儘管商界和媒體界看似不同,林惠君表示,在商業領域中需要的敏銳度、觀察力,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表達力、溝通力等,都是在大學的新聞系受過札實的訓練的。
林惠君於2009年開始在EBay工作,思考身為MIT寶島的台灣,具備何種條件、優劣勢投入到跨境電商。當時大眾對「跨境電商」並不熟悉,林惠君解釋,「跨境」代表的是買家和賣家是不同國家,而「電子商務」則是使用另一個平台和人做交易。2016年時,林惠君成為亞馬遜在台的第一個員工,開始組建團隊、協助台灣廠商,讓廠商在交易時除了能B to C(企業與消費者交易)以外,也能跨足到 B to B(企業與企業交易)。在演講中,林惠君提到:「試想自己是個 buyer,你會想要什麼?你想到的,就是可以做的!」,強調客戶需求的重要性。
在協助台灣廠商的這些年,林惠君分享觀察到的現象——台灣的廠商不夠有自信。許多賣家擔心英文不好而不敢外銷,林惠君反問:「外國人中文不好,但不是也敢來台灣旅遊?」台灣是製造業寶島,產品具備足夠的競爭力,且物流業十分發達,「這些經營工廠幾十年的,沒有什麼理由認為,自己的商品無法賣到全世界。」林惠君分享一個平均年齡24歲新創團隊,所製作的「犀牛盾手機貼」大賣的成功案例,藉此激勵廠商。林惠君強調,最重要的是「你必須要有信心」,然而這卻是台灣廠商最弱的一環。
近年來跨境電商已成為「顯學」,林惠君亦提出了14項Amazon期望的人才標準。她再次強調「客戶至上」的心態的重要性,需明白消費者是生態圈的中心;人才須具備「主人翁精神」,不會以「不是我的工作」為由以推卸責任。此外,「選賢育能」亦是不可或缺的特質,領導者應盡懂得授權,把人帶起來的同時,也不忘堅持高標準。最後,林惠君提到,人才需「敢於鑒言、服從大局」,不會為了一團和氣而怯於表達想法,主動提出意見對於公司才有真正的貢獻。
在CEO論壇中,林惠君點出商業市場競爭激烈,並表示儘管現在Amazon很龐大,但她無法保證五年、十年後仍有此番光景。「十年風水轉,市場的競爭是很難說的,重點在於『誰先看到客戶的需求』,並且往這個方向前進。」林惠君認為,企業應當把重點放在不變的事情上——「selection」、「price 」、「convenience」,任何一家電商做得到這三樣,都能在未來的市場上持續保持領先。
講壇尾聲,林惠君表示,自己並無唸碩士,亦無在國外生活的經驗,是個土生土長的台灣人,而她對台灣的了解,則是透過這十年來跨境電商的工作,深耕產業聚落、了解其特色與競爭力,「我以為我是在探索很多國外的東西,但最後是回到我出發的地方。」最後,林惠君以Amazon 的slogan 「第一天」作結,儘管Amazon是全世界的電商龍頭,但「再大的公司都要去傾聽消費者的聲音」,強調「要把每一天當作開公司的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