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商院全人講座】MBTI 使用說明書 — 原廠設定大公開,升級人際導航術
文/李翊瑄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於5月28日舉辦全人講座「MBTI 使用說明書 — 原廠設定大公開,升級人際導航術」,邀請台灣第一屆MBTI國際認證講師——潘美礽老師帶領同學深度認識MBTI,發現自己的優勢潛能與盲點;也透過理解不同的人格,學習如何應對他人的情緒,幫助同學提升人際相處能力。
潘老師首先破除MBTI迷思,點出測驗MBTI了解自己的性格類型,最重要的目的是認識自己的「優勢性格」,進而學習不同的溝通策略。她用薩提爾的「冰山理論」解釋,冰山水面下是人的潛意識與無意識,包含情緒觀點、驅動力等性格成因;而浮在水面上的冰山,即是受到性格影響顯現的外在行為。因此,MBTI是探究「水面下」的部分,也就是大腦內部的運作方式,發現自己如何分析訊息、如何做決定。
潘老師用慣用手/非慣用手為例說明,指出人都存在MBTI不同維度的兩種傾向,只是其中一種是自然而然會使用的優勢,另一種就是相對較少使用的思維與行為模式。了解MBTI的意義就是認識自己的本質,並學習在不同情境下運用另一面特質,調整行爲和思考達成溝通合作的目標。
講座中,潘老師使用不同於網路上的測驗方式,讓同學檢測自己的MBTI,並個別分析每個傾向的特質。例如S人(實感型)在吸收資訊時,重視細節與具體事實,活在當下;N人(直覺型)則是擅長抓取概念、用比喻方式表達資訊。因此她提醒,S人要更勇於做夢,N人得更注意細節。
另一個例子則是做決定時的性格依據,T人(思考型)習慣以邏輯分析、原則、公平性為標準;而F人(情感型)善於同理,以人的感受為主。潘老師建議,與T人相處時,簡單直接說明重點,且清楚表達自己的需求;而有時T人講話較直接但無惡意,聽到時不要認爲他在批評自已。面對F人時,則要注重對方的感受、照顧他的情緒,試著先肯定對方再提出想法。
講座尾聲,潘老師提到,雖然每個人優勢性格不同,但都可以做任何工作,因為學習MBTI可以讓自己因應工作的需求,發揮不同的特質,同時了解自己、欣賞他人,促進團隊合作。潘老師最後分別給十六型人格處事上的建議,以:「世界因不同而美好,理解和欣賞每個人獨特的運作方式,減少誤會和衝突。」畫下溫暖句點。相信透過本次講座,同學都能理解到,MBTI不僅是一種性格分類工具,更能協助大家認識自我特質,並在與他人互動時,建立更和諧的關係,生活更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