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晶能源-蔡佳晋導師組別】113學年心得
【學員:蔡佩璇、樂佾欣、薛浩瑞、簡齊萱、吳佩蓁、劉晏争、王帷寧、鍾竺穎、李哲玲、蕭智仁、吳慧柔】
探索太陽能產業的深度與可能
透過這次企業導師聚餐與學長的精心規劃,我們對太陽能產業有了更全面且深入的認識。不僅學習了太陽能的發電原理、製程與環境影響,也理解到產業發展背後的挑戰,如土地限制、政策配套不足與回收處理等議題。同時,學長強調「金字塔原則」在知識輸出與邏輯思辨上的應用,讓我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有效表達與建構觀點。藉由此次聚餐與學長、導師、同儕的交流,我們開拓了國際綠能視野,增進了表達與跨域思考能力,更重新省思個人未來職涯與社會價值的結合方向。整體來說,這是一場知識充實、視野拓展且極具啟發性的學習機會。
導師以精心準備的影音教材與實務經驗分享,帶領學生從宏觀政策到技術細節,全面認識再生能源的發展現況與未來潛力。課前提供的影片資料涵蓋LCOE(平準化發電成本)、2050能源結構預測、台日政策比較、營農型太陽能等核心議題,幫助學生建構完整知識架構,並鼓勵跨領域學習。
課程現場則進一步深化學習,導師分享其在澳洲能源產業的觀察與實務經驗,探討氫能發展現況及固態儲氫技術的挑戰與應用潛力,亦針對台灣與其他國家在行政效率、政策推動上的差異,提出值得借鏡的地方。學生透過課堂互動與提問,獲得關於跨國電網、電網平衡、儲能技術與未來綠能佈局的多元見解。
整體而言,這次聚會不僅讓學生理解太陽能、風能、氫能等關鍵技術,更強調技術發展需結合政策制度與市場現實,並期待未來能親赴企業與案場進行實地參訪,將理論與實務緊密連結,深化對能源產業的興趣與投入。
從學習到應用──金字塔原理下的思維精煉之路
導師特別推薦並引導大家閱讀經典著作《金字塔原理》,透過這本書,我們深入探討了「結論先行」、「自上而下推論」與「MECE 原則(相互獨立、完全涵蓋)」等結構化表達方法,並嘗試將這些觀念應用於學業、溝通甚至對產業知識的理解與建構上。
多位同學回饋,過去在表達想法時容易陷入細節或繞圈,導致重點模糊,而《金字塔原理》教會他們如何聚焦主旨,再以有層次的邏輯展開論點,讓資訊清晰、說服力提升。其中,SCQA 模型(情境、衝突、問題、回答)也讓大家學會如何從故事化的方式引入議題,提升聽眾的接受度與參與感。
除了文字表達上的進步,有同學將此原理實際運用於產業分析與報告製作中,發現這套工具不僅能提升學術效率,更能幫助梳理陌生產業的知識結構,是學習、職場甚至日常生活中都極具實用價值的方法論。透過本次導師的引導與自我反思,大家紛紛展現出對結構性思維的高度興趣與實踐意願,也更加意識到——清晰表達,從有邏輯的思考開始。
寶晶能源企業參訪
透過本次寶晶能源的企業參訪,我們不僅實地了解太陽能產業的實務運作,也深刻體會再生能源在能源轉型中的關鍵角色。從逆變器的應用、虛功補償、AFC(自動頻率控制)等專業技術,到企業如何運用物聯網、AI與數據儀表板打造即時監控的「戰情室」,大幅提升能源管理效率與維運效能,皆讓同學感受到綠能產業的高度科技化與未來發展潛力。
此外,導師透過日本智慧能源週的影片分享,讓大家看見國際綠能產業的發展趨勢與應用實例。無論是綠能飯店結合社區永續的創新模式,或是藉由 ChatGPT 打破語言與知識壁壘的觀展方式,都為學生們提供了實際接軌產業的靈感與方法。
參訪中,許多同學也首次接觸家用儲能設備,理解如何透過「賣電給台電、用電避峰」的策略實現節能經濟。整體活動不僅加深大家對綠能技術的理解,也激發了對智慧能源、數據應用、政策挑戰與產業永續性的反思與興趣。
此次參訪是一次從「知識」走向「理解」再邁向「應用」的寶貴經驗,讓大家對再生能源的未來圖景有了更清晰且具體的認識。